在今年的上海寶馬展上,杭州藍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新概念電動挖掘機引起眾多關注。杭州藍力是由一群在工程機械領域中飽經風雨、但童心未泯的科學家和職業工程師所組成的創新團隊,專門致力于工程機械電動化轉型的研發。
根據挖掘機的工作特點,藍力提出了一種“機不動電動”的新概念電動挖掘機,并以這種概念為指南,開發了一套移動供電式電動挖掘機。通過云端網絡調度平臺,實現數臺供電車輪流為一臺或數臺挖掘機供電,既解決了電動挖掘機不容易在野外得到供電的問題,又解決了電池儲電密度低、不宜攜帶的問題。
有人形象的形容是:用一個大充電寶在電網和機械之間來回跑,從而給挖掘機供電。
“拋棄發動機是電動轉型的開始”
藍力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龍小平博士表示:移動供電型挖掘機的價值其實遠遠不止于實現了挖掘機的電動化、低成本的實現0排放、低噪聲等直接利益。挖掘機上發動機的燃油效率還不到40%,60%其實是在發熱,在大量的排放廢氣,現在,工程機械中所謂核心技術的一半以上都是圍著發動機在轉。
而發動機既是發熱源,又是振動和噪聲源,它迫使其他部件的性能標準也不得不提高,而且因為發動機的高成本和它所制造的惡劣環境也使很多更先進,但也有些嬌氣的技術無法投入到挖掘機上來。
去掉了發動機,實際上就是搬掉了挖掘機向智能化、信息化等更高層次進步的障礙,挖掘機電動化后,肯定會有一個大的飛躍,這才是挖掘機轉型要從電動化開始的真正意義。
龍博士表示,任何能源只要密度提高都是很危險的,如果把能量密度很高的電池安裝到挖掘機上,其實只是趕走了狼,又迎來了虎,我們又要為伺候這只虎來忙碌了。而且如果把電池的容量做到能滿足挖掘機所需要的程度,即使能在技術上解決,也很難在成本上實現。
今年4月1日開始,國家提高對工程機械的廢氣排放標準,實際上又是在提高發動機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,所以,挖掘機電動化不能等到10年20年后,而是當前的緊迫問題。
“安全與服務一個都不能少”
在談到移動供電電源的安全性和成本核算時,藍力總經理柯堅博士表示,既要保證電源車的安全、可靠,又要保證對挖掘機的供電安全,供電車的制造成本并不低,就如同電動汽車不會比燃油車更便宜是一個道理。要達到一定的安全標準,成本是必須的。
但藍力的經營戰略并不是靠降低成本來實現產品盈利,而是靠提高供電車的周轉率來回收成本。這也是藍力要開放挖掘機的油改電技術,讓大家都來做電動挖掘機的理由。而且不僅是電動挖掘機,藍力還會支持所有的道路機械和非道路機械都來做電動。
用電的機械越多,移動供電的利用效率也就會越高。燃油和電力有3-4倍的差價,只要大家都用起來了,回收供電車的成本其實并不困難。但是,如果每人買一臺挖掘機再買1到2臺供電車,而且只為自己的挖掘機供電那是肯定不盈利的。也正是為了避免這種狀態,藍力專門建立了一個供電車的調度平臺,讓一些購買移動供電車的人,可以在自己的挖掘機不工作時,為別人提供供電服務。
在發表會上,藍力公司宣布向業界所有挖掘機生產商、代理商、再制造商,以及挖掘機用戶提出合作邀請,并保證對在2016年12月31日之前簽訂合作協議的廠商,免費提供有關挖掘機油改電的技術指導,并對大家按70%的價格提供100套的電動改造用部品,支持行業中的所有企業一齊推動挖掘機電動化的進程。同時,承諾為100家電動挖掘機的先鋒用戶,不計實際供電成本,只按同樣施工時所消耗的燃油成本的70%來收取使用費用。藍力將用這兩個70%來保證用戶和生產廠商都能以最小投資,和合理的利益來轉軌到電動挖掘機上來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,被稱為電氣化鐵路之父的軌道交通專家劉友梅院士在點評中指出,電動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。他回顧了軌道交通從內燃機向電動機車、再向高鐵轉型的歷程,他說,電是最清潔的能源。電動化,首先解決了節能減排的問題,其次它能帶動技術發展的飛躍。早期的電力機車,并不比內燃機跑得快,但不冒黑煙;發展到今天,電力機車要速度有速度,要舒適有舒適,遠遠不是內燃機能比的了。
劉友梅院士認為,藍力提出的“機不動電動”的新電動方案,同電氣化鐵路轉型期的情景非常相似;他在株洲第一次看到這種移動供電型挖掘機時,就感到這是一種非常值得期望的新興技術,一定能給工程機械的電動化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,非常希望能為它的普及發展貢獻一份力量。